cd ts
地区:忠县
  类型:巴林剧
  时间:2024-05-19 00:27
剧情简介

  中新社拉萨5月18日电 题:西藏牦牛博物馆十周年:传播牦牛文化到更远的地方

  中新社记者 赵朗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这一天,西藏牦牛博物馆刚好走过十年,这是中国唯一一座牦牛主题博物馆。牦牛粪是镇馆之宝,一半藏品由牧民们无偿捐赠,凭借这些,这座博物馆一次次“出圈”,成为西藏热门旅游打卡地。

图为西藏牦牛博物里的野牦牛标本。 中新社记者 贡嘎来松 摄

  西藏牦牛博物馆创始人、荣誉馆长吴雨初在采访中讲述了创建博物馆的由来。1997年,他在藏北牧区遭遇暴风雪,被困数天,车、马无法进来,绝望之际,牦牛队伍驮着食物来了。他说:“曾有个梦境,笔记本蓝色屏幕上两侧分别出现牦牛、博物馆这五个字,或许这就是天意。”

  当时57岁的他辞去北京出版集团的职务再次回到了曾工作16年的西藏,“当时没有资金,车也是自己的,也不知道要建在哪。后来,多方努力,得到了北京和拉萨两地的支持,博物馆纳入了北京重点援藏项目。”

图为西藏牦牛博物馆感恩展厅内,墙上悬挂的牦牛头骨。 中新社记者 贡嘎来松 摄

  由此,吴雨初建团队,开始了3年的筹备工作。行走3万公里,他和团队进行田野调查和藏品收集,困难重重,又一次次被牧民们的热心感动。牧区没有博物馆概念,藏语中也没有博物馆的直译。吴雨初向牧民做了最简单的解释:要给“亚”(藏语,意为牦牛)建“颇章”(藏语,意为宫殿)。申扎县的一位牧民听说北京的汉族人到西藏给牦牛建宫殿,特别感动。他们一家人做了一顶牦牛帐篷,坐了3天的汽车送到了拉萨。

  2014年开馆时,西藏牦牛博物馆已有数千件藏品,十年来,仍有民众不断向这里捐赠藏品。

  西藏牦牛博物馆共4个展厅,藏品诠释着高原大地历史文化、畜牧文化、器物文化、生态文化,以及音乐、舞蹈等艺术文化。感恩展厅内,墙上悬挂了152头牦牛头骨,甚为壮观。

  吴雨初介绍:“牦牛头骨均是它生前主人送来,博物馆给这些牦牛头骨做了编码,编码背后记录了它主人的名字、它的名字和性别,家住哪里、海拔多高、一生产了多少奶、多少酥油。你看上面那一层个头小的全是母牦牛的。”

图为市民为西藏牦牛博物馆创始人、荣誉馆长吴雨初献上哈达祝福。 中新社记者 贡嘎来松 摄

  西藏牦牛博物馆建成后,牦牛文化走到了更远的地方,曾到北京、广州、南京、杭州等很多城市展览。牦牛粪作为镇馆之宝,是每次展出的必备。他说:“很多人以为牦牛粪很臭,闻后都说有股牧草的清香。在外展出,馆员们学会了不少牧民技能,都会砌牛粪墙,做灶。”

  过去十年,西藏牦牛博物馆接待过不少国外政要、科学家、博物学家等。其中,有位美国考古学家,机缘巧合之下,他在这里竟见到了已故父亲的照片以及研究牦牛的论文,这一跨越重洋的不期而遇让他感动不已,潸然泪下。

  为何选择牦牛作为表达西藏文化的符号?吴雨初解释:“一说到西藏文化,很多人便认为就是宗教文化,我不这么看,牦牛文化比宗教文化早得多,它由高原劳动人民创造而来,它才是真正的高原象征。”

  他还说,牦牛身上的肉、血、奶、皮、毛、骨、粪便等等一切,成就了西藏高原人的衣、食、住、行、运、烧、耕,所以当之无愧。

  吴雨初表示,社会需要跟进现代化脚步,但人们不能忘记从何而来,未来,希望西藏将牦牛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做得更好。(完)

867次播放
564人已点赞
031人已收藏
明星主演
黄人裕
陈慧明
戴右儒
最新评论(624+)

吴彦文

发表于7分钟前

回复 吕天茹 :在采访中,🏉⛳🚁钱菊英指出,🎵🍆☃创新药带来了治疗方法的革新。⚰👉🚨这些药物,🚯🗝一方面降脂的疗效确切,⏏🏾而且安全性良好。☎🍑另一方面,🦱🧇延长使用的间隔对慢性病管理当中病人依从性的提高是非常有价值的。🍦🛣💵“因为血脂的管理也好,🍔🤡📃血糖的管理也好,⏏📰🥛🚧血压的管理也好,👖👦🕌很多病人可能是需要终身来服用药物。📣🧵😅🥉🕛比如:🦎🥾冠心病的病人或者心脑血管的病人,🥥👿⏱都需要终生服用这类药物。🌘🍢🔃📠延长使用的间隔,✌🔱🚤对提高依从性可能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崔佩伟

发表于7分钟前

回复 陈雅婷 :2024第四届中国绿道运动生活嘉年华于4月至10月举行,👽👎🚆😕🔒赛期与2024成都世园会会期几乎同步,💑🌈赛事发布会及开赛仪式举办地,🦵🧲🕊位于新津的天府农博园,🥢🎑🤴既是世园会新津分会场的所在地,👺💳🦝🌯也是中国城市探索挑战赛、🅾🧰中国城市户外多项赛等国家级赛事活动的举办地。🔣🦰


鞠淑敏

发表于3分钟前

回复 袁涵雄 :西藏牦牛博物馆十周年:传播牦牛文化到更远的地方


猜你喜欢
cd ts
热度
642896
点赞

友情链接: